- 地址:
-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岭南路178号茅台国际商务中心一期第AB幢(B)1单元9层19号房
- 邮箱:
- yg8174@qq.com
- QQ:
- 259633603
- 传真:
- 0851-84851236
- 手机:
- 18606505966
从山西杏花村到新疆奇台,跨越五千多里山河,汾酒将“汾酒第一车间”布局在北纬45的大麦黄金产区,以一场跨越山海的品质之约,寻找中国白酒的黄金起点。
在清香型白酒不断开疆拓土、整个品类向20%市场份额奋勇进发的当下,品质已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汾酒以原粮自控、工艺创新、全链标准的系统性实践,共同熔铸为“品质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这不仅为清香白酒的可持续增长注入澎湃且确定的动能,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品质白酒宏大叙事中,深深刻下了无可替代的汾酒坐标。
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的核心工艺依赖优质大曲。大麦是制作大曲的关键原料,其发达的酶系和适中的淀粉含量为固态发酵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直接决定了酒曲的发酵效率与风味物质转化能力。为从源头保障原料品质,汾酒将制曲专用大麦的制种基地锁定在新疆奇台县——这座被国家认证的“大麦之乡”,正以4000年的耕作积淀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为汾酒品质筑牢根基。
奇台县地处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气候,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无霜期约160天。天山融雪形成的灌溉水源与肥沃的冲积平原土壤,共同构建了麦类作物生长的“黄金三角”。据史料记载,奇台自汉代起便是塞外重要的粮食产区,素有“北部粮仓”之称。如今,全县220万亩耕地中,大麦种植面积占比显著,是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示范区。
“这里的气候条件几乎为大麦量身定制。”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指出,奇台大麦以“高产、优质、抗逆”著称,其蛋白质含量、淀粉结构等指标天然契合白酒酿造需求,成为汾酒选定此地作为制种基地的核心原因。
2024年,汾酒集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在奇台试验站推出企业定制化制曲大麦品种——“汾酒大麦1号”。该品种经三年田间选育与汾酒酿造工艺验证,具备三大优势:1,产量与抗逆性:亩产较传统品种提升15%,且在极端天气下仍保持稳定;2,酿造适配性:β-葡聚糖含量优化,糖化效率提高20%,显著缩短发酵周期:3,风味物质基础:麦芽香气成分比例精准匹配清香型白酒需求,为酒体提供清雅的麦香骨架。
此外,汾酒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产区”的种源创新模式,将原料基地建设纳入企业战略顶层设计。通过控制种子标准、种植规范与收储质检全链条,汾酒实现了从“田间到酒曲”的品质闭环管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白酒品质的‘第一车间’。”郭刚刚强调,汾酒的实践打破了传统酒企依赖市场采购原料的模式,其“1号品种”的命名与推广,标志着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种源标准化建设。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原料稳定性,更通过定向育种引导科研资源向产业需求聚焦,为种植户提供了可预期的收益保障。
汾酒的原粮基地建设是其品质战略的重要一环。目前,汾酒在北纬36到45之间的黄金种植带上,总共布局了约140万亩原粮基地。这些基地分布在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多个省份,主要种植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酒所需的核心原料。
为了确保原粮品质的统一性,汾酒采用了土地备案+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对所有种植土地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实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存和统一运输。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保证了从不同产区收购来的原粮都能达到汾酒的品质要求。比如在种植过程中,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储存环节,会有专门的粮仓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通过这样严格的管理,为后续的酿酒工序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
目前,汾酒已在全国布局140万亩原粮基地,涵盖高粱、大麦、豌豆等核心酿造原料。奇台试验站的落地,标志着其“品质原粮”战略进入深水区——通过控制种子这一最前端变量,汾酒将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农业科技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原粮保障范式。
这一IP经过五年的沉淀,已然成为白酒领域的典型案例。通过第一车间的IP,展现了汾酒由品质驱动的原粮征程,更显其格局与价值:其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成于科技的赋能,终于与家国情怀、时代担当的同频共振,不止于酿好酒,更是中国白酒行业构建现代化供应链、探索“品质立基、担当立命、科技赋能、绿色护航”发展路径的先行示范,为行业贡献了极具价值的“汾酒方案”。
“当‘汾酒大麦1号’的麦穗在奇台随风起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麦田,更是中国白酒品质升级的底层逻辑。”业内专家评价称,这种从种子开始的源头把控,或将重塑白酒行业的竞争规则,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驱动”转型。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山西汾酒凭借复兴纲领的指引,实现了营收规模的“三级跳”,重回行业前三甲。 随着第一阶段的成功收官,汾酒即将迎来持续稳健增长的第二阶段,旨在全要素、高质量地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展现其长期主义的发展路径。
“酒业已经进入了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时代。”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汾酒是唯一的“清香型”代表,公司也是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之一。目前公司有着“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知名品牌,以及玻汾、老白汾、青花20、青花30四大单品。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应对不同消费人群的“精准施策”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酒企不断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第一车间是汾酒高品质行动的一环。《颠覆性创新》作者威廉泰勒曾总结:决定品牌地位的,不只有经营利润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变革中所处的地位——“最优秀的品牌往往是每一轮变革的驱动者,而不是跟随者。”一直以来,汾酒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公式:品质+文化=汾酒。
山西汾酒秉承“高品质决定一切,高品质高于一切”的理念,传承一代代汾酒酿酒师对技艺的不懈追求与工匠精神,践行“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的长期主义品质路线,将“极致酿造”刻进汾酒基因。
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管控体系,发布并执行严于国际标准的汾酒内控标准,匠心传承清香型汾酒传统酿造非遗工艺,智能科技创新推动优化升级,以绿色原粮基地与绿色工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从一粒粮食到一滴美酒的每一处细节,汾酒以韧性坚守“品质为基”的初心,酿造“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的汾酒。
作为清香品类“领头雁”,品质汾酒的前景几乎是可以预见的。针对汾酒高端产品,近些年,汾酒青花表现突出。青花30复兴版以及青花40等产品作为清香高端标杆产品,不仅将带动汾酒品牌的价值提升,更被同品类企业寄予厚望。
在清香品类的整体复兴下,高品质给汾酒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汾酒对品质的坚守和追求,也将引领一个全新高质量发展的清香时代。
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当下及未来,汾酒依然肩负重要的使命。做好头部企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坚持品质创新,为白酒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有理由相信,汾酒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更大发展,持续引领行业。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25-26 年起进入复兴纲领第二阶段,为重新筑底的要素调整期,公司主动控速,定调稳健增长为先,在行业调整周期中以提升品牌价值为重。27-30年全面提升产品价格,激发营收增长的远期潜力。公司作为清香品类龙头企业,近年来营收不断增长,在宏观经济周期和白酒行业周期“双期”叠加下,维持业绩稳中有升。在品牌、渠道等方面加速布局,有望带领清香品类实现高质量复兴。维持“强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