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岭南路178号茅台国际商务中心一期第AB幢(B)1单元9层19号房
- 邮箱:
- yg8174@qq.com
- QQ:
- 259633603
- 传真:
- 0851-84851236
- 手机:
- 18606505966
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湖北赛区参赛报名数超过14万项,参赛人次超58万,共有来自10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60个项目进入决赛,分为高教主赛道(分本科生组、研究生组)、红旅赛道、产业赛道、职教赛道四个赛道进行,评出198个金奖、261个银奖。各赛道(其中高教主赛道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第一名参加冠亚军争夺赛。
入选省决赛的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应用场景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同时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民生服务板块,充分展示了各团队不断开辟科技创新新领域、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蓬勃动力。“成熟度高、落地性强,不少项目已将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产业应用。”大赛评委、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主席郭羽表示,许多项目含金量高、行业认可度佳,生动体现了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
据大赛主办方介绍,本次大赛决赛规模大、项目质量高、成果转化好,参赛规模、项目质量、成果转化三个都再创新高。入围省赛的460个项目基本都拥有专利,近70%的创意类项目具备落地转化潜力,产业赛道成果转化组的12个项目已全部实现高效转化,现场70多个项目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或意向书,签约总金额突破2亿元。
机器人是参赛热门,进入冠军争夺赛的五个项目中,冠亚军项目均聚焦机器人前沿科技领域。大赛冠军项目、来自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的华中科技大学《桥介数物——通用机器人小脑研发领航者》,聚焦机器人小脑研发,针对市场上机器人存在的物理迁移难、软件通用性差、开发效率低等痛点,提供动作精准、开发高效、迁移性佳、适配性强的一站式运动控制软件解决方案。“我们正在搭建全球首创的通用机器人动作开发平台,让用户可以高效快速地适配不同型号的足式机器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快速、低成本的在平台上定制自己想要的动作,支持动作生成、重定向、模型训练和部署等功能,十分丰富。”项目负责人尚阳星介绍,2025年第二季度,桥介数物方案已成功应用于40多款不同的足式机器人。
大赛亚军项目、来自产业赛道的武汉大学《天问机器人——服务型具身大模型领航者》,解决了当前具身机器人跨场景适应性差、交互能力弱且效能低、成本高且安全性差等痛点。这款机器人不仅在今年湖北春晚亮相拜年,还在武汉本地咖啡品牌不焦虑咖啡“实习”,能完成从制作咖啡到递给顾客的全流程服务,精准抓取易碎物品,支持动作、语音、表情深度融合……。项目负责人杨松桦介绍道:“天问机器人拥有目前国际上成本最低的高可靠性刚柔耦合灵巧手,已具备‘大脑’和‘小脑’。未来,我们希望在咖啡零售、商超等生活场景领域实现深度落地。”
除了关注机器人等尖端领域,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多个方向,一大批创新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展现了同学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协作意识。
湖北工业大学参赛项目《取糖补槲——生物合成槲皮素二糖的先行者》瞄准槲皮素二糖在护肤、保健品等市场的巨大潜力,创新性地采用酶法合成技术,攻克槲皮素二糖制备工艺复杂、效率低、污染大的问题,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项目负责人周芷婧说,团队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更是收获了共同成长。
“创业活力明显,富有激情。”大赛评委、百草间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贯中正评价,“今年参赛规则要求选手在展示中体现个人成长,很多参赛者愿意把自己创业前期的失败经历分享出来,能够让评委们看到个人成长。”
在路演中,湖北工业大学红旅赛道《一菊多得——菊花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项目负责人冯鑫月,讲述了团队三年来实地走访天门、麻城农户菊园,改良传统福白菊种植方式,带动两千农户增产增收的经历。“摸索中我们不断试错,改良‘一种二改三调’种植模式,解决了积水导致菊苗根腐病大面积暴发、金龟子产卵与梅雨季叠加引发根腐病的双重难题。”
冠军争夺赛之后,今年首次举行了颁奖典礼,分别向获得省赛金奖的59个项目团队代表、获优秀组织奖的10所高校代表、和冠军、亚军、季军团队代表颁奖。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在11年的赛事承办中,深刻感受到荆楚大地150万大学生迸发出的强劲活力,近三年参赛的报名数量持续增长,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时代之问、现实之需和未来之变的深刻把握,大家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借助大赛平台展示创新科技成果和创业公司,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激情与能力,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厚度与双创浓郁的氛围。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在出席颁奖典礼时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要强化支点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助力更多的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是要练好育人的基本功,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要搭建实践能力平台,办好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布局建设跨学科的创新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实验项目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三是要建好协同大生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聚集校友资源,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联合中央单位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已经成为中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湖北省复赛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湖北工业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冠名支持。
下一篇:暂无